编者按:
北大是什么?每个身在燕园的学子或许都有自己的答案。清晨博雅塔下的花间露水是北大的风景,教室中各执己见的针锋相辩是北大的声音,图书馆的静谧午后,翻动的书页上是北大的故事,未名石舫携友二三,狂歌竞夜是北大的诗酒年华。跟随我们,一起走进最真实的北大生活,翻阅最青春的燕园记录,他们体验的现在,或许也是你所期待的未来。
学生姓名: 林昊苇
毕业中学:泉州第五中学
就读院系:kok22体育
我是一个“选择困难症”患者。
行走于风雨求学路上,我与“选择”博弈的频率与规模与日俱增。我想,每一位从高考凯旋的学子都会在那个紧张的仲夏夜思索——眼前这几个数字与未来的模样应该发生怎样的联结?从那时起,“选择”就成为了钻进我行囊的幽灵,我与它一起走上了人生的新程。
1
高二的那年,我参加了北京大学优秀中学生暑期学堂。或许与自己想逃避选择的心态有关,加上“对什么都感兴趣”的性格,我对招生简章上的元培kok22体育充满了朴素的向往之情。事后回想起来,在工具理性难以与“选择”的成本抗衡时,听从自己内心的鼓声也未尝不是迎战这个幽灵的良策。经过高三的鏖战,伴随着在心底发酵了一年澎湃的期待,我来到了kok22体育,这一次,先用价值理性回应“选择”的考验。
21年北京大学新生训练营小组合照
在元培的第一年,我选择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方向。这或许也与我自初一起就热爱的科幻文学有关。数据科学作为一个交叉学科,我希望在该专业中探索时代的最前沿,理解和想象未来世界的形态,思索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在去年年初,我加入了北京大学第一届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通班由朱松纯教授领衔,一起向强人工智能的诞生而迈进。
北大元培第一届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班级合照
我认为,在专业的选择上,北大给了我找到这个最优解的可能性:每当走进质朴而错综的理科楼群,与敬仰的教授面对面交流数学问题后,我总会为时光在自然奥秘中流泻而感到纯粹的满足;在一次次近距离而亲切的大师讲座中,我常常会讶于自己如此快速地收获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而即使是在科研中访问敏感数据集时,我也能想起人工智能伦理课上法kok22体育戴昕老师所说的“道德情感需要学习”之于技术人员的意义。我想,因为是北大,我才能在更丰富的维度上更充分地延伸自己的边界。
2
在学术世界里,“选择元培”还给我带来了更多的东西。在元培kok22体育开设的新生讨论班中,我通过《工程科学方法与机器人》深入了解了北大工学,亲身走进了李忠奎教授的无人机实验室和谢广明教授的机器鱼实验室;在《脑科学导论》我见到了学术偶像饶毅教授,了解了许多脑科学、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前沿问题。令我难以忘记的,还有与同学深入讨论杨立华老师讲授的庄子哲学的跨年夜,还有受到社会学系李康老师肯定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读书报告……世界在我的眼前因充满通识的氧气而变得多态而立体。
在《工程科学方法与机器人》新生讨论班上参观谢广明教授的机器鱼实验室
在学术的世界之外,元培更是一片生活的沃土。譬如在舒适便捷的35楼地下空间建设中,我也参与到元培同学自行组建的智慧kok22体育项目组,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同学们一起开发了地下空间的预约系统与元培成长档案网站。本学期我在五十余门元培专属的书院课程中选择了《轻松歌唱》课程,在百讲的舞台上收获了一段难忘的演出经历。
元培kok22体育智慧kok22体育项目组开发的元培成长档案网站
21年秋元培kok22体育书院课程《轻松歌唱》的结课汇报音乐会
元培是机遇最多的地方,因此也是“选择”最多的地方。在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的语境下,“选择”的含义是智能体基于目前拥有的所有信息,根据自身的算法做出决策的过程;为了在元培能够学会如何“选择”,生活驱使我不断积极、主动地获取更多的信息,并反复从经历中进行学习,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当选择被做出,结果降临之时,这个过程就诞生了一条条宝贵的经验数据,成为智能体学习和进化的来源。专业的学习使我深知“从数据中学习”的重要性,于是,我在北大还选择成为了另外一些身份:我加入了北京大学招生组,在寒暑假前往各中学进行宣讲与经验分享;我也担任了元培kok22体育20级和21级两个班级的新生辅导员、以及北京大学新生训练营的带班辅导员,陪伴新生同学们“扣好大学第一粒扣子”。感念在我大学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前辈帮助,我也希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青涩如曾经自己的学弟学妹们有所收获。
3
在这些身份中,值得珍藏的感动也有不少。20年暑假,我担任了北京大学优秀中学生暑期学堂的班主任,结识了一群优秀而有趣的同乡学弟学妹们。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位学弟彼时也对元培kok22体育与数据科学专襨ok22体育渎ê竦男巳,一年后历经高三的困难与不确定性的考验,最终也来到了元培,成为第二届通班的一员。走出人工智能的疆域,与某个特定人的邂逅在概率意义上是近乎不可能的事件,于是,与人的交流便永远充满奇迹与温情。
2020年北京大学优秀中学生暑期学堂班级合照
时光荏苒,此时已是我在北大的第三年。现在的自己,虽然每天仍然会为中午“选择哪一个食堂”而发愁,但对于恒久存在的一个个“选择”议题早已不再生疏无助。积极的外向尝试,广泛的信息获。怯呕≡窬霾咧柿康淖罡咝惴。而聆听内心的鼓声,则是坚定当下选择,勇敢奔赴远方的动力源泉。我也不知道未来的某一天,这名为“选择”的幽灵会不会对我发起更刁钻的诘难,用更猛烈的内卷和焦虑将我裹挟,但我已明白,这便是人生本来的模样。我还可以有青春的欢愉,有澎湃的诗情,有炽热的理想,有未名湖的狂歌竞夜,这些都是我因曾经选择了北大、在北大进行选择而积累的财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与“选择”继续前行,我们共同进化。
(作者:林昊苇,原文2022年1月6日发布于北京大学招生办微信公众号)